8、加快城镇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扶持自治区级重点镇发展,稳步调整行政区划,扩大重点镇区域规模,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县城要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区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主导产业,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加快其他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逐步把有条件的重点镇建成中小城市。以黎塘、六景、金陵、吴圩等重点镇为试点,努力创新城镇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城镇发展。加快一般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重点要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把沿道路分布的城镇向纵深发展,形成块状城镇。坚持产业兴镇,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经济。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大力引导各种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城镇综合管理,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到2010年,大多数县建成2个以上年生产总值超5亿元、财政收入超2000万元、镇区人口超2.5万人、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
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9、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走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优质谷、蔗糖、亚热带水果、木薯淀粉、蔬菜、桑蚕、水产、畜牧、林产、乳品等十大产业,努力把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比较优势,在两三年内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农产品,争创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提高优质谷的种植比重,推广种植高产高糖甘蔗,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促进水果、西瓜、桑蚕、茉莉花、蘑菇、板栗、马铃薯、莲藕、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品和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水产畜牧业,重点加快黑山羊、罗非鱼、奶牛、特种家禽等畜牧水产品的发展。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大宗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河洲、伊岭、金满园、金穗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10、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有产业优势、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以基地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密切而稳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重点地巩固发展现有的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优势项目和特色产品,使其上规模、上水平;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客商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利用资源、技术及加工优势,发展面向全国、面向东盟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食品、果蔬、肉类、水产品、木薯淀粉和木薯酒精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10年,在全市形成12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直接带动三分之一农户人均增收超过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