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快县区工业经济园建设,提高县区工业化水平。工业经济园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各县区要以工业经济园(开发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工业化进程,年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区工业经济园建设的政策,2010年前每个县区要在优化工业布局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建设好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园或其它经济园区,吸引各方面资金,引进一大批企业入驻园区并尽快形成规模。工业经济园建设要与城镇化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工业经济园,把好入园企业的环保关和规划审批关,打造工业经济园的品牌形象,把工业经济园建成以工业为主,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城市新区,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工业经济园。
(三)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
1、进一步加快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公司制改造。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国有和集体工业工厂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时,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经营层控股。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现管理创新。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要通过企业整体拍卖、部分或整体产权转让、企业间互相持股、引资改组、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实现放开搞活目标。大力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鼓励已进行公司制改革的企业,建立健全公司经营者的薪酬机制。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积极探索股权期权期股激励措施。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物质奖励可以以现金支付,也可以试行购买股权的形式进行奖励。允许企业经营者购买持有一定比例的本企业股权。
3、健全完善国有劣势企业退出机制,积极拓宽退出渠道。在对一批长期亏损、负债沉重、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特困企业实施破产的同时,对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范围及列入国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项目企业和资源枯竭的企业,采取关闭、注销、解散等方式,推动其退出市场。积极引进资金对有条件的企业在破产后实行多元投资主体的资产重组再造,以利于保持工业总量。
4、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政资、政事三分开,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结合的原则,继续调整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出资人代表职责更加明确,国有资产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明显增强,企业真正成为直接面对市场的竞争实体。
(四)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