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标:
实现农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5%;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的中高作物种植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增长10%;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增长10%;设施蔬菜面积确保45万亩,实现总产值20亿元;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创汇额增长10%。
--种植业: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10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确保260万亩,总产150万吨;棉花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4万吨;油菜面积稳定在180万亩,总产33万吨。
--畜牧业:生猪饲养量520万头,其中出栏250万头;山羊饲养量540万只,其中出栏280万只;家禽饲养量15000万只,其中出栏10000万只;肉类总产量35万吨。
--蚕桑业:桑园面积扩大到50万亩,蚕茧产量增加到5万吨。
--海洋渔业:实现水产品总量6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20亿元。
(二)工作重点:
1.大力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全市着重培育壮大优质稻米、弱筋小麦、优质棉花、双低油菜、特粮特经、特色蔬菜、花卉苗木、茧丝绸、优质地方家禽、优质瘦肉型猪等十大优势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发展。全市可划成三大区域:一是南部地区的启东、海门两市,要以"四青"作物、"四色"豆、"四特"杂粮、海门山羊等为重点,在不断提高品质、扩大市场份额上做文章,海门的肉鸡、设施农业,启东的蔬菜、水果要进一步形成规模,提高附加值。二是中部地区的通州、港闸、崇川、市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奶牛及观光农业,通州的稻田生态养殖和特禽业以及水生蔬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提高。三是北部地区的海安、如皋、如东要在抓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海安的禽蛋和茧丝绸生产要进一步改善品质,创立品牌,壮大产业规模。如皋的花木盆景、出口蔬菜、黄羽肉鸡要进一步形成产业优势,不断更新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覆盖率。如东的草鸡、苗猪、商品瘦肉型猪要进一步提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群形成中的作用。
2.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培育一批中高收益的农业园区,兴建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准的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和经验。2005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紧紧围绕"四个注重"和"四个创新"的思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新格局。四个注重是:注重招商引资推进园区建设;注重多渠道、多形式的建园模式;注重区域的个性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农业规模经营的功能效益。四个创新是:体制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要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特色、高科技、现代化、高效益、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园区。每县(市)要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各地也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建设好一批县级园区。要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得到实惠。2005年,所有乡镇都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储备库,实行土地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土地仲裁机构试点,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土地流转工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