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政府关于2005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通政发〔2004〕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是我市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民增收步伐,对于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提出2005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和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放大区域优势、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农业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要素,加快园区建设;扶优扶强,做大龙头企业;优化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搞活流通,开拓国内外市场;深化改革,落实好各项政策;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强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农村经济增长拓展空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注重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依托市场、服务市场,围绕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要突出结构调整的实效性,紧紧围绕"增效增收"做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
--立足比较优势,争创区域特色。注重因地制宜,依据各地资源条件和已有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着力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努力形成区域特色经济板块。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发展层次。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鼓励应用型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
--坚持统筹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正确处理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高效作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巩固传统产业和壮大特色产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农业经济和非农经济、农村和城镇、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城乡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努力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