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做优做美主城区。主城重点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成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商贸特色街区,保持杭州古城风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好“城中村”改造,建设精品社区,改善居住质量,营造和谐创业环境。以城市道路“258”工程为重点,构筑大都市快速道路,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城市支路网和人行过街设施,形成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现代化大都市路网系统,舒展城市空间形态。启动大容量快速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构筑“一主三副六组团”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满足出行需求,实现同城效应。
10、加快“三副六组团”建设。按照生活与创业相融合的要求,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加快“三副六组团”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建设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要把江南副城建设摆到一个突出位置,同步推进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建设,加快下沙副城由“建区”向“造城”转变,形成沿江、跨江发展格局。完善对副城、组团有重大影响的铁路、桥梁、地铁、港口等外围交通设施规划,加快主城区至副城、组团辐射状的快速通道建设,实施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钱江九桥、钱江十桥、庆春路与江南市心路江底隧道、古墩路延伸、临平副城西安路南延至石大线、东湖路南延至下沙副城、主城区沟通塘康公路、仁和大道、德胜快速路、沿江大道延伸至下沙副城等道路交通工程,构筑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六大组团”建设,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产业协调、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和城镇群。
11、加快5县(市)城建设。加快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5县(市)城建设,形成中等城市规模,提升区域中心功能。富阳要按照“南进北接东拓西优中美”和“一城六区”组团式发展思路,启动鹿山城市新区和场口工业新区建设,改善受降镇、高桥镇和东洲街道城市基础设施,接受大都市功能扩散。临安要按照“城市东扩、高速南移、商住西进、文教北迁”的思路,形成“两城夹一湖”的城市组团式结构。同时考虑接纳大都市功能扩散和中远期地铁延伸的需要。桐庐要按照“东进南拓西延”的思路,以新城为核心,以老城与320国道以南区域为两翼,构筑“一心两翼”的城市框架。建德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调整行政区划,实施“东拓南扩”城市发展战略,加强区域交通衔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淳安要走“内聚、外引、扩散”的路子,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集聚县域产业、人口。
12、培育发展壮大中心镇。切实抓好11个中心镇建设,形成小城市规模,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研究制定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政策意见,在城镇规划、财政投入、农村户籍改革、农民社会保障、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对中心镇建设予以扶持。严格控制零星分散的农民建房用地审批,鼓励农民在原宅基地退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实施复垦的前提下进入城镇建房,启动农民到中心镇购房商业贷款,鼓励农民到中心镇购房。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改善镇、村面貌。到2010年,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城镇,成为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重要载体。
13、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加强5县(市)与市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促进市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向县(市)城和中心镇延伸。以“交通西进”、“东网加密”、“乡村通达”工程为重点,加快“三线、三连、四大接口”建设,推进市域交通干线收费方式调整,构筑方便快捷的1小时半公路交通圈;加快市区至富阳、临安城际轨道交通的研究,实施运河延伸工程,沟通和改善运河与钱塘江上游区域的水运交通,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乡村道路为基础、水陆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农村供水供电网络、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市区环网和富阳、临安天然气通道,形成联结“西气”和“东海气”以及液化天然气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加强市域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各县(市)与市区无缝隙、无差异、一体化信息交流,构建覆盖城乡的供电、供水、通信、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