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向县(区)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乡(镇)综合档案室保管满10年的档案,全部向县(区)级档案馆移交。
3.为基层政权建设服务。乡(镇)档案室要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基层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小城镇建设等主动提供档案信息,满足工作需要。
(五)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建设工程
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中,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1.完善工作机制。各类企业和改制的事业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要求,尽快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档案工作机制,实现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和服务手段的创新。
2.创新服务方式。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要在档案及相关信息采集、整理、提供利用方面不断创新,为本单位发展战略研究、决策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3.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为实现本单位基础管理规范化和管理流程信息化服务。
4.积极发挥档案在企业文化和企业诚信形象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档案室要建立记录完整、使用便捷的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服务;企业档案室还要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为倡导企业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提供服务。
(六)村委会(城市社区)档案建设工程
树立档案意识,增强档案观念,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开展村委会和城市社区建档和档案利用工作。
1.建立档案,使档案成为村委会和社区自我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基础。积极宣传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档案意识,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围绕基层自治组织规范管理、事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开展建档工作,使之成为村委会和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利用档案为群众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服务。村委会要有效管理和利用好村党支部档案、集体资产档案、会计档案、土地承包和流转档案、税费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业科技和专业户档案、成年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档案,为村务管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社区要利用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社保档案、低保档案、残疾人档案、卫生防疫档案、特殊需求户档案,为社区建设服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