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统揽全局,努力开创南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审计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紧扣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着重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努力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实现“两个率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一)加强财政和财政性资金审计。要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要以财政收支为主线,抓好收入征管和支出管理审计延伸。改进税收审计,着重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综合分析,客观反映财政预算编制的合规、合理性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适应财政支出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新模式,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推动建立“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经费按财力可能”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纠正预算编制不完整、细化程度不深入,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政府采购审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仅要严肃认真处理,还要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加强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尤其要强化扶贫、救灾、国债、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审计,揭露并纠正挤占挪用、截留坐支、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有效防止资金流失。
(二)注重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和财政技改贴息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重点查处项目建设中的高估冒算、截留挪用、铺张浪费等问题,提高政府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适应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需要,把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基建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要主动介入工程项目立项、设计、可行性研究、施工、监理、决算等各个环节,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实现全程审计监督。尤其是对投资多、影响大的重点项目,要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中要着力加强项目投资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并注意发现案件线索,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