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通政发〔2004〕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市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认真履行经济监督职能,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开展审计监督,有效遏制了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些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被及时查处,审计监督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也应当看到,现阶段经济领域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各地审计工作的开展仍有不平衡性,审计监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当前,我市经济建设正在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的加速发展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现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
审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审计是国家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审计监督是极为重要的经济监督。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高度赋予了审计工作更加重要的使命,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通过对地方政府、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组织的审计监督,可以监督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监测国民经济的运行,对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从而促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通过开展财政、金融、税务、投资项目等审计,可以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用,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严肃国家财经纪律,促进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通过审计监督,及时查处经济问题,不仅能促进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微观经济效益、部门行业经济效益,而且能发现规律性、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促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决策,达到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审计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查处腐败问题,有效参与和配合监察、司法机关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审计监督尤显重要,审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重视并加强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周密部署、统筹安排,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水平,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原则,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推动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