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规模
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规模必须从南通物流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政府主要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并对市场需求进行引导。由于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标准和规范可依,现参照国内外物流园区(中心)建设规模,依据我市物流量发展预测,按照"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分期开发,滚动调整"的原则,全市2020年前物流园区及中心建设用地控制在310公顷左右。其中市区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用地面积约为200公顷。
(四)功能划分
1.综合型物流园区
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南通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国家一级口岸,是矿石、煤炭、粮食、化工、集装箱、仓储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港口。根据我市港口布局特点,结合港区道路调整,扩大港区腹地,将南通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设在狼山港区的后沿,这里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水陆空综合交通条件良好,集水运、公路、铁路、空运四种运输方式,是开展多式联运、国际集装箱物流的理想场所。可依托南通港的沿江港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内利用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货运站,对外通过南通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宁通高速公路、连盐通高速公路和兴东机场,开展以货物(集装箱)中转、存储、配载为主的服务。通过该园区的建设,力争使其成为南通最重要的,也是功能最全的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结合苏通大桥及宁启铁路的竣工先投入使用,以国际物流、区域运送物流为主,兼顾市域配送物流,发展大宗散货的水水中转、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及国际集装箱中转型多式联运,建成为企业提供或代理运输、仓储、配送、拆箱、拼箱、包装、定船、定仓、增值、信息和海关等全程服务的综合型物流园区。
2.区域运转型物流中心
(1)港闸物流中心
位于港闸区幸福乡的南通火车站站前路与通刘公路、宁启高速入城段的交汇处,该地段具有交通便捷、商品集散量大的优势。规划建设的景观大道,长花公路(路名待定)北接宁启高速南连外环北路,并与G204,越江路,通金公路、宁启、盐通高速公路相通;距火车站、通沙气渡等重要通道较近;相邻五公里内聚集着港闸区和崇川区众多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商城,其市场成交额已达138亿元;该中心可依托港闸、崇川众多的批发市场,兼顾南通港区和天生港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区域物流为主要功能的物流中心,开展以各批发市场货运,以存储、配载、铁水联运为主要方式的物流服务。功能定位:货运枢纽型、时效性区域运转型物流中心。
(2)运河桥物流中心
运河桥物流中心拟选址于崇川区钟秀街道办运河村(运河三号桥北),该地区东西分别与通州市兴仁镇、港闸区秦灶镇相邻,南临外环北路;外环北路西接G204、东连通金公路,并与宁启、盐通高速相通,是通往机场、火车站、苏通大桥、通沙、通常汽渡等的重要通道;外环北路南侧的通吕运河是南通市内河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内河泊位、堆场、仓库等港储设施齐备,中转的主要商品有钢材、煤炭、砂石、粮油等;该地段西靠汽车东站,并与市内交通已形成体系;市已规划在该地区建设蔬菜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随着市区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区域规划调整,该中心还可东延发展。该中心可依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火车站及内河运输港储设施建设成为一个以农副产品集散加工为重点、公路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中心。功能定位:时效性区域运转配送型物流中心。
(3)开发区物流中心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至2001年底,开发区已有232家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4家在开发区投资,目前已有较成熟的园区(中心)包括港口工业区、新加坡电子模具园、纺织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出口加工区、中心服务区等,建立了跨关区直通关监管点,区内有江海、富民、通海等港区。将该中心设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海港区东侧,通海港区北侧,主要依托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内利用通启高速公路、江海港区铁路,对外通过富民港区、江海港区、通海港区、通启运河、通吕运河、新长铁路、宁启铁路、连盐通高速公路,开展国际货运和区域物流。充分利用开发区内已有的各大仓储公司,开展以石油、化工原材料为主的中转和仓储服务。功能定位:国际货运枢纽型和区域时效性运输相结合的物流中心。
(4)海安火车站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