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后三年,我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穿一条工作主线,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发挥现有优势,着力培育,努力形成产业链,壮大规模和增长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20%以上;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建设好三个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四项产业信息化工程,即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工程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紧紧抓住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下,大力发展5大类重点产品,即集成电路及新型元器件、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电子材料产品。到2005年力争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工业增加值达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产业规模大、产品结构优、外向成份高、经济效益好的信息产业新格局。
加快发展我市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力争主要产品技术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基地。做精做专电容器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片式、超小型电子元器件、功率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力电子器件。加快GSM数字移动通信系列产品的发展,跟踪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积极发展光通信产品,进一步扩大光缆在国内的优势,延伸开发生产光棒、光纤和光电器件,形成光通信产业链。积极开发多媒体综合交换机及数字卫星接收机等应用产品。大力推动和引导数字技术在模拟视听产品中的应用,形成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数字音响和家庭影院,开发数字式音频广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数字电视机顶盒形成一定的规模。
大力推进我市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科学制定基地发展规划,花大力气推进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条件,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形成规模关联效应,促进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尽快上规模、上档次,积极引导基地企业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借助外部智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电子元器件为主,以中天光子器件公司、精密模具园等为基础,突出抓好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以及基础产品基地化,争取建成光纤及光子器件生产基地。在通州市围绕"综艺数码城"的建设,力争建成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的我市外向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海门市围绕做大通光集团等骨干企业,加速区内产品从光缆、电容器、铝箔、元器件等向电脑整机、软件开发等的转变,高标准推进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十五"期末至少有一个市级信息产业基地达到省级标准。
2.软件业
积极研究我市软件业发展思路,明确以软件加工为重点,大力承接国内外软件编码加工业务,尽快培育一批上规模的软件加工企业,力争形成软件加工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带动软件开发。同时积极发展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力争建立起自主发展的软件产业体系。建成"综艺数码城",利用综艺集团软件企业的优势,做大做强南通软件业。
3.信息服务业
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其在全市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到2005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发展邮电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种业务结构,大力发展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积极开展自动声讯、可视电话、智能网络业务、可视图文、语音信箱、会议电视、视频点播、公用信息查询、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各种增值业务和信息服务。发展广播电视信息服务业,优先发展数字式视频、音频广播,建设广播电视数据库,将优秀影视节目改制成数字式音视频信号,使用户在宽带网上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机顶盒点播广播电视数据库内容。做大做强信息咨询与广告服务业,加强咨询行业基础建设,促进咨询业网络化、电子化,扩大咨询业的规模。努力开发数据库和电子信息加工业,坚持"共建、共享、互通、互利"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以行业、部门为单位实行专业性开发,由专业数据库开发过渡到公用数据库开发,逐步建成商用、公用、行业、专业分门别类的数据库群体,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专业化、产业化,并借以推动电子出版、光盘制作,建立网上图书馆。
四、建设"数字南通"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认识指导实践。要重点围绕"数字南通"这一主题做好三件事。首先是加强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典型推广等多种形式,增强全市上下对建设"数字南通"的共识。其次是认真研讨,集思广益,特别是要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努力做到科学规划,不断提高"数字南通"的建设高度。第三是要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加强研究,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边摸索、边试点,成功了进一步推广。各县(市)、区都要积极抓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工作,每年建成一两个重点示范工程,扎实推进,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一两个在全省小城市中有一定影响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示范县(市)。各类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根据WTO规则,以及我国加入WTO所作出的各项承诺,思考并采取我市可供操作的应对措施,加快全市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从支撑层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努力形成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对城市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决策全市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重大问题。市计委、信息办作为全市信息化工作和信息产业发展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依法履行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各县(市)、区要明确相应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各部门、各单位也都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机构,为全市信息化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确保全市信息化工作按照总体发展规划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的实施。
(三)认真落实城市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加强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