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宽带本地信息交互中心建设,使交互中心具有网络互联功能、信息交换功能,以及安全检查和行政管理职能,通过交互中心实现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通等本地网络运营商和大型信息源的本地宽带互联,完成全市范围内的网络本地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积极利用GIS、空间、遥感等技术,确保"十五"期间全面建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海量的、多尺度的、动态的基础空间数据库,使之逐步成为全市各行各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为全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灾害处理、环境管理与监测、智能交通、治安管理等领域提供准确、完善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建立起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建成全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数字库,形成耕地资源监测网络,为政府决策提供动态信息。结合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南通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数据的动态更新。重点加强对主城区地上地下管线的普查,建立城市管线信息系统,促进城市管线建设有序进行。建设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层面
借助于宽带网络平台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继续建设和完善原有十大重点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进程,带动全市各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重视和加强数据库建设,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政务信息化
政务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引擎,是"数字南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全市党政部门基本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
"十五"后三年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站两网三中心四库"及若干重点信息应用示范系统的全面推进,重点建设"中国南通"网站,使之成为互联网上我市唯一权威的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建设涉密办公网(机要网)和电子政务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各级政务网组成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连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实现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府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安全中心,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确保建成统一标准、海量存储的南通信息资源库,加快启动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在政府各部门中选择若干领域建成多个大型应用示范系统,逐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使政府决策科学化、管理服务现代化。
(1)"中国南通"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南通"政府门户网站是一个功能强、信息量大、界面友好的政府电子信息平台,是国际互联网上南通唯一权威、统一、长期的政务服务门户。2003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组成部门都要建成政府公共信息网Web站点,进行简单的主要是静态的信息发布,如重大公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手续等,对外实现电子邮件沟通,同时作为"中国南通"政府门户网站的二级子网站开始初步整合。到2005年底,建立在各二级子网站基础上的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开通,形成完善的、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发布机制,网上的行政窗口可以受理非交互式服务要求,"一站式"服务功能框架基本构建完毕。
(2)涉密办公网(机要网)和政务网
涉密办公网(机要网)主要运行涉密业务,政务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由市、县(市)二级横向网和若干纵向网构成,有条件的县(市)可延伸到乡镇,主要运行政府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市一级的涉密办公网(机要网)和政务网建设要结合新区行政中心的建设,在2003年底前基本构建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框架。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快完成内部局域网改造,力争"十五"期间形成快捷、方便、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运行服务体系。
(3)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网络服务中心、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和政府CA认证中心,各中心均设在南通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实现对政务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做到技术集中、管理集中、资源集中、数据集中,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十五"后三年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地,形成由上而下的完整的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技术体系。
(4)政务数据库体系
"十五"后三年,首先要确保完成南通市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一是以统计数据库、资源状况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为基础,经过提炼加工,运用经济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预测分析等手段建设南通市决策支持数据库;二是制订全市统一、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高效、可操作的信息资源评价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库的管理和运行规范,使信息资源安全、有效地在信息网络平台流转,为各级领导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提高政府机构管理能力和办公效率,并为微观经济活动提供咨询。其次要加快启动人口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这四个基础性、公益性数据库的建设,并带动相关行业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形成跨部门的、基本完备的、面向政府和公众的公益型数据库体系,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
(5)重点信息应用示范工程
根据国家和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要求,"十五"后三年要加快17个重要业务系统(即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保、金关、金税、金卡、金财、金盾、金审、金农、金质、金水工程以及省政府要求的交通、工商、外经贸、教育、科技等5个业务系统工程)的建设进程。其中我市的建设重点是:
--建成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连接国家、省和六县(市)三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骨干通信网络及内部信息应用、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信息采集体制,健全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和网络化流程,开发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完善经济预测分析手段,提高科学决策的效率和效能。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建立农、林、渔、水利等行业的信息应用工程,形成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体系。做好农业相关数据库的开发工作,实现农业及相关部门信息网络的横向交流和纵向联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