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通市政府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的通知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有待加强,全市有一些部门和地方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还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工作缺乏主动性。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全市各部门信息应用系统硬件建设热情较高,但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利用比较薄弱,专业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
  3.信息产品制造业总量不大,品种单一,除光纤、集成电路封装和电子元器件外,缺少拳头产品,软件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较为零散,集中度不高,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链短,产业规模偏小。
  4.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融资手段比较单一,政府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缺少全局性计划,难以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企业主动参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机制不健全,发展后劲不足。
  5.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各地各部门中主持系统建设、系统集成的中高级人才较少,全市信息技术实用人才和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薄弱,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普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基本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6.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由于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地方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条块分割,为今后信息资源的整合带来一定困难。
  二、"数字南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数字南通"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发展方向和潮流,不断采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确定新目标,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应用为主导,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为抓手,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力争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力争全市信息化总体水平跻身省内先进城市行列,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产业发达、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普及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使社会公众充分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1.到2005年全面建成国内较先进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并在全市重点领域逐步得到应用;到2010年全市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完善,成为能够满足"数字南通"建设各领域需要的先进适用的信息整合基础平台。
  2.力争到2005年,全市实现宽带骨干网覆盖率达100%,通过宽带接入上网的家庭占全市上网家庭总数的50%;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0万,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固定电话,达到260万;基本建成省内一流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有线电视进村率达100%,入户率达60%。到2010年基本形成宽带、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基本覆盖全市。
  3.到2005年基本建成连接省、市、县政府部门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服务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到2010年,全市党政机关办公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4.到2005年,在全市所有企业实现上网的基础上,力争90%的重点产品实现网上推介和营销,并有部分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到2010年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的主节点之一,成为省内联结苏南、辐射苏北的信息中心,重点企业全部实现电子商务。
  5.到2005年,全市定报企业单元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到2010年全市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实现产品智能化、制造柔性化、经营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形成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与咨询服务体系。
  6.到2005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力争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建立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孵化体系,形成关键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集成电路封装、光通讯产品等重点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培育若干家省内知名的软件企业,力争软件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形成一定规模,到"十五"末基本建成"南通软件园"。力争2010年之前,信息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三、"数字南通"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各项目标,"数字南通"建设着重从基础设施、应用和产业支撑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基础设施层面
  紧跟国际、国内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南通信息港",建成南通宽带信息网络平台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到2010年基础通信网络全部以宽带IP为基础,实现光纤到户,基本实现家庭信息化。
  到"十五"期末,基本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覆盖全市的天地一体的高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功能完善、使用安全便捷、技术先进可靠的高速互联传输网络。
  加快宽带城域网建设,建设多个高速光纤环网,市区IP宽带骨干网进一步扩充完善,县(市)IP宽带骨干网基本建成,并逐步向中心镇、中心村延伸覆盖。宽带接入网实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楼宇。力争今后新建小区实现宽带全覆盖,原有小区通过改造到"十五"期末达到80%覆盖。在继续推进GSM扩容和CDMA建设的同时,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使无线宽带接入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大力拓展购物、炒股、咨询等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改造和发展步伐,进入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行列,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以建设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为主,逐步开展NVOD、VOD等数字电视数据广播传输业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力争覆盖全市所有有线电视用户;实施有线网双向改造和综合数据网等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05年实现全市有线电视网基本双向化,完成宽带城域网建设,光纤入村率力争达到10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