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通市政府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批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的通知
(通政发〔2003〕6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信息化办公室《“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信息化办公室  二○○三年八月)

  为加快实现全市信息化进程,推动可持续发展,2002年初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数字南通"的战略构想。"数字南通"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南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社会生活发展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建设一个架构在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之上,进而整合城市各类资源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从而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南通市"十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城市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数字南通""十五"后三年建设规划纲要及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
  一、"数字南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现状
  我市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九五"以来全市信息化建设推进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进入"十五"后,全市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主题,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今后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规模。"十五"头两年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以"南通信息港"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信息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南通电信分公司建成了各县(市)用户光纤网,局用交换机实现了总扩容,达210万门;电信通信条件大大改善,电信宽带网于2001年3月份成功开通,新增互联网拨号端口20000个,互联网出市带宽增至5000M,建成信息化小区20多个。南通联通分公司完成了城域网一、二期工程和GSM网扩容工程,CDMA网建设工程正在顺利推进,通信容量实现了翻番。南通移动分公司移动互联网及移动传输网建设取得新进展,交换机、基站实现了总扩容。市广电局党政数据网络建设两年累计投入近亿元,市区综合网建设全面启动并实现部分开通,对市区部分小区进行的双向改造试点进展顺利,有线电视进村工程覆盖面达到90.4%。南通邮政局坚持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服务方式,取得明显效益。
  2.政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以十大重点信息应用系统为代表的各部门信息应用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已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
  政府内部办公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办公业务资源网初步建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和领导讲话材料的数字化传输,建成了新一代政府公务邮件系统南通节点,实现了由低速分组交换网向广电系统高速光纤网的过渡升级;内部办公网建设进展明显,实现了文件、档案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共享;新区行政中心政务信息化硬件建设及系统集成初具规模。
  政府网站建设有了新起色。"中国南通"已经建设成为信息资源丰富、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政府门户网站,在宣传南通、促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为全市各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信息发布与网上办公的平台。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东、海门等政府网站与知名网站"新浪网"进行了联合共建,网站访问量激增,在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走在了全国县级政府的前列。
  部门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推进。科技信息网作为目前南通规模较大的互联网络平台之一,建成了全市网上最大的数据库,为全市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服务。科学与公众网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窗口,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城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之一。教育城域网已经形成以市教育局主节点为中心,向外拓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网系统,为实现我市"校校通"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在指导农业生产、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金融信息应用系统财税库行联网工程正式运行,完成了市区银行卡POS联网联合;同城实时清算系统在全辖一市六县(市)各银行、信用社网点全面开通,实现了支付密码功能扩充。税务信息系统成功构建了市-县-分局三级宽带广域网并已投入运行。港务信息系统的集装箱码头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已经建成,互联进程明显加快,港口城域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此外物价信息应用系统、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工交信息应用系统、商贸信息应用系统等也都具备了一定规模,公检法、海关、商检等部门的专用信息网络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始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企业信息化全面推进。"十五"以来,全市上下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全市重点抓了50家重点企业ERP、CIMS、CAD/CAPP/CAM、MIS的应用和50个信息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确定了23家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在服装、电子等行业率先推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试点企业的项目建设,带动和推进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有21%的重点企业实施了生产过程自动化,23%的重点企业建设了局域网。企业上网工程顺利推进,三年全市80%企业上网的目标顺利实现,上网企业总数超过37000家,为下一步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网络营销日益成为我市企业开展营销工作的重要手段。
  4.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几年全市信息产业均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富士通、中天、通光、中联等一批优势企业成为全市信息产品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发展的亮点。信息产品制造领域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永兴多媒体"顺利投产,"综艺数码城"项目进展顺利,我市信息产品制造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软件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拥有了范思、华诚等一批以应用软件开发为重点的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业继续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近30%,到2002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超过170万,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110万,互联网用户达30万多户,有线电视用户达75万户。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