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通市政府关于2004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二)做大做强两个载体。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要把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选择一批基础实、特色强、前景好、与农民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推动其上规模、上水平。2004年,全市争取有2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有15家超亿元。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考核管理,原则上凡新进入市级龙头企业行列的,销售收入不得少于1亿元,并实行优胜劣汰,销售收入达不到1亿元的,将退出市级龙头企业行列。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以创建品牌为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开拓市场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千方百计引龙头、造龙头,为农业结构导航,让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增值增效。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按照投入多元化、设施现代化、管理企业化、技术高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产出高效化的要求,大力整合要素资源,拓宽领域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园区建设新格局。2004年,各县(市)新增园区面积不少于2万亩。要按照“千户带动,千亩起步,万亩巩固”的要求,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2004年,全市基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要达到30%以上。在园区和基地建设中,各地要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切实搞好规划,明确总体布局,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区和支柱产业带的形成,以防出现盲目调整,结构雷同。要积极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根据江海联动的要求,将园区建设同加快实施沿江沿海农业开发结合起来,加大沿江沿海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三)努力实现三大提高。
  1.提高外向化水平。进一步加速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引进来”,主要是引进资金,重点在农业招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用足用活农业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努力实现农业招商引资大突破,以大招商促进农业大开发、大发展。要牢固树立“市外即外、农外即外”的思想观念,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千方百计实施好“三资”开发农业工程。2004年,全市“三资”开发农业总额较上年增长25%以上,其中农业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800万美元。“走出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产品要走出南通,走向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要走出“农门”,转向非农产业。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一是育能人、促合作,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济人和运销大户。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专业大户、社会能人兴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开展专业生产经营合作,使之成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的有力、有效方式。要加强对现有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同时通过村组干部带头、能人带动,不断扩大经纪人队伍。二是抓好市场建设和对接。新建一批专业特色市场,搞好产后服务。建立联购联销组织,在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大城市设立销售窗口。积极寻找与国内外知名连锁超市合作,与大中型批发市场对接,努力融入他们的销售、配送网络。要瞄准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特别要努力成为上海大市场的“菜篮子”。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200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增幅要达20%,力争完成2亿美元;全市要新增外向型农业基地10个以上,并继续抓好农业出口创汇示范乡镇建设。“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委十届五次会议指出,要把增加劳务输出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来抓。要对照实现小康社会的序时要求,自我加压,确保全市每年新增转移劳动力5万人,力争6万人。重点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展转移渠道,加强对转移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2004年,全市要培训转移劳动力5000人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