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及影响因素预测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分析,各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增长分析,社会各领域发展目标分析,以及影响因素、主要对策分析。
(三)经济结构
5.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及对策研究。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和主要特征,新型工业化涉及的主要领域指标分析,以及评价标准分析。
6.加快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研究。主要包括:农村“三化”的现状和存在矛盾问题分析;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快“三化”进程的主要途径和政策措施分析。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主要包括: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小康社会建设的关系,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分析,“十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和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基本思路,包括发展方向、方针、目标、重点及体制、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创新等。
8.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包括:“十一五”及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将采取和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应对措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估;需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阶段目标、主要任务及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及发展思路。
9.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研究。主要包括:“十一五”期间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内容、主要途径及政策措施。
10.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主要包括: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差距分析,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分析。
11.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布局研究。主要包括:“十一五”期间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和准备建设的重大工程,重大工程选择的原则,提出需要建设的重大工程,包括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布局、投资预算和建设工期等内容。
12.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状况和能源供需现状,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能源需求量预测,能源结构变化趋势,能源与环境、能源供应安全、能源节约潜力以及其他重大问题;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结构调整的方向及相应措施;能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研究。
13.交通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十一五”及2020年交通运输需求量的预测,综合交通网络发展的趋势,交通网络规划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重大工程和政策建议;如何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资源潜力,真正形成高效、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行业管理体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建议。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