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有利于为各级领导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气象情报服务。尤其是在汛期和抗旱的关键季节,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全省的雨情、汛情和墒情。
四是有利于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乡镇自动雨量站建设可以科学地调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检验作业效果,从而为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工作提供翔实的监测资料。
二、特点
(一)不需要编制和人员。全部采用自动设备监测和传输。
(二)信息量大且代表性更好。目前全省提供的雨量一般为县级气象站,全省仅有126个台站,如果乡镇建立自动雨量站,信息量可以扩大近20倍,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全省乡镇雨量情况。
(三)传输速度快且监测频率高。采用自动传输,可以迅速采集和传输数据,并可通过现代化网络通信,尽快分发给各级领导部门和提供公众服务。其观测时次可以根据需求加密监测,最快可以实现每10分钟定时监测一次。
(四)数据准确。自动雨量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统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观测规范,操作运用按照国际气象界操作流程规定进行,监测数据准确、精确度高。
(五)服务及时。根据防灾减灾救灾需要随时确定加密监测时次和调用监测资料。
(六)投资小,效益大。每个站点标准配置设备一次性投资仅需1.25万元左右,可以长期为各级领导提供优质服务,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
三、建设计划及投资概算
(一)建设内容和规模
计划2005-2007年,用3年时间,在全省2200个乡镇建成自动雨量站。
第一年:建成市级数据处理中心和300个乡镇自动雨量站。
第二年:建成700个乡镇自动雨量站。
第三年:建成1200个乡镇自动雨量站。乡镇自动雨量站建设方案,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气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二)投资概算
全省乡镇自动雨量站的建设共需投资4161万元。其中市级数据处理中心1411万元(市级每个83万元,共17个);乡镇雨量站建设2750万元(每个1.25万元,共2200个乡镇)。
四、经费来源
建设经费原则上由各级财政承担。市级数据库处理中心由各市财政拨付;乡镇自动雨量站建设费用由市、县、乡三级财政负担。省政府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每站奖励0.25万元,此项资金从2005年起纳入省气象局预算,2005年安排75万元,2006年安排175万元,2007年安排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