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合理引导和重点支持的原则,努力提高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重点企业,发挥比较优势,抓好136个续建和110个新开工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推进农产品、矿产品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加快食品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业发展,重点抓好双汇和华英集团肉制品、科迪和蒙牛液体奶、焦作万方和伊川电力铝板带、中原大化和永煤集团化工原料基地、洛阳石化扩能和45万吨对二甲苯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宇通高档客车扩能、许继直流可控硅换流阀、郑纺机涤纶成套设备、中信重机大型水泥主机、风神轮胎轿车子午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整车生产和装备成套、系统集成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宜林地区发展林纸一体化。建成中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选矿拜尔法氧化铝、安钢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新乡化纤6000吨差别化氨纶、河南同力和天瑞集团大型干法水泥等结构升级项目。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优势,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现代生物及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发展,抓好安彩第五代液晶玻璃、洛玻电子玻璃、洛铜高精度电子铜板带、雪城车载导航系统、新飞税控机等项目实施和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并集中使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支持省定100户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争取再有一批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100亿元。加强汽车零部件、铝工业、造纸、卷烟、医药等行业整合,加快重点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和战略重组。继续加强洛阳先进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竞争力。引导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形成集聚优势。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全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郑东新区物流园区、河南公路物流港等物流结点建设,运用现代理念、管理和技术,加快对传统物流业态的改造,整合重组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现代物流集团,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支持重点景区和“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国内客源市场和入境游规模,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综合产业加快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扩大住房消费,规范发展住房交易市场,鼓励建设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搞好配套公益性设施建设。推动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社区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和农村流通市场建设。

  推动中原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带动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并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及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专项规划。强化中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机制,以汽车及零部件、煤电铝一体化、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推动城市间产业整合,发展产业集群。在基础好的地方发展优势产业密集区。加强城市群共享的交通、旅游、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搞好区域水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天然气、煤制气等资源的配置。启动邙山绿化工程,抓好郑汴洛城市防护林建设。加快郑东新区和洛阳新区建设。继续支持其他省辖市、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提高全省城市管理水平,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安全等公共服务功能,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运用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县(市)环保设施、特色工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健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扩大35个县(市)管理权限的政策。

  (三)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搞好煤炭生产,预期煤炭产量1.2亿吨以上。做好煤炭供需衔接,保证我省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煤。加强发供电调度和管理,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搞好省际间的电力交换,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峰谷分时电价范围,缓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求矛盾。预期发电量1338亿千瓦时,增长12.8%。规范成品油市场,做好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工作,保证油品供应。加强运力协调,挖掘运输潜力,调整运输结构,优先保证重要物资和重点企业的产品运输。预期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158亿吨公里,增长8%。支持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流动资金的保障程度。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和资金利用效率,搞好扭亏增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抓好安全生产整治,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抓好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巩固“普九”成果。抓好优质普通高中和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着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层次,适度增加招生数量,普通高校招生27.5万人,其中本科生10.2万人。继续抓好郑大、河大等高校新校区和郑大“211”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建成郑大二附院病房楼,建设省人民医院门诊楼、郑大一附院第二病房楼。搞好省艺术中心、省广播电视发射台搬迁、省地质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改善体育训练和基层体育设施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沿黄生态防护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长江防护林二期建设任务,加快平原绿化工程、经济林基地建设和苗木产业发展。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继续依法加快淘汰重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支持节能、节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发展工业和农业生态示范区,推进鹤壁、义马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前期工作。按照扶优扶强、集约高效的原则,基本完成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任务。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主辅分离步伐。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服务体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继续推进投资、粮食流通、农村信用社、行政事业单位、科技、财税、社会事业和垄断行业等领域的改革。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组织好大型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注重招商实效。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园区、开发区招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豫发展。实施好国外贷款项目。扩大出口规模,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组织好关键技术、重要原材料和重大设备进口。积极发展外派劳务,鼓励企业到国外、省外投资和承包工程。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