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公安局新乡市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失效]


  新乡市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减少农村交通事故,按照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局决定在2005年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农村网络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和“五进”活动精神为指导,以农村网络建设为载体,努力形成“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机制,努力扩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覆盖面,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五小”车辆列管率,坚决制止农用车违法载人行为,切实提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坚决遏制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农村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国凯任组长,交巡警支队政委李化铭任副组长,交巡警支队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网络建设的指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局交巡警支队政委李化铭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农村网络建设的日常工作。
  三、网络模式类型
  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省厅推荐的三种模式,采用其中一种或者综合进行,扎实有效抓好开展工作。
  (一)尉氏模式。在县、乡(镇)两级政府建立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委员会。在每个行政村聘请两名交通安全员,形成“政府领导、公安交警为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
  (二)林州模式。将交警中队设在乡镇派出所,派出所副所长兼任交警中队长,聘用二至七名协管员,负责各个乡镇辖区的交通管理工作。同时,在每个村聘请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员,负责各个村的交通安全宣传等基础性工作。
  (三)三门峡模式。建立以县(市)公路巡警执勤中队为主,管辖三至四个乡,每个乡建立交通管理站,办公场所设在派出所或乡政府,交管站由执勤中队交警任站长,吸收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参加,每个交管站聘用二至五名协管员。以行政村为单位聘用交通安全员,建立基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和宣传机构。
  四、实施步骤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