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社区服务业
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化社区服务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等家政服务业。在社区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领域积极推进公益性服务市场化,鼓励创办社区服务企业,培育新的社区服务增长点。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要求,基本解决社区服务设施不足,办公设施老化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的多功能、综合性社区服务网络。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建立社区服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基地,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社区物流配送队伍和物业管理队伍。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调整社区服务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大、效益高的社区服务龙头企业或实体,基本形成运行机制良好、规模效益明显、经济实力可观、经济功能显著的社区服务产业格局。改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市、县(市、区)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空间布局:
到2010年,建成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服务、卫生和文化网络。
社区服务网络。县(市)区建成综合性、多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全市所有街道、6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不低于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网络。全市建设150个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按每个街道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拥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建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
社区文化网络。深入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建设,每个街道、社区均按文明城市的有关标准建有综合性多功能室内文化活动场所,所有社区居委会都有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50%以上的社区有科普志愿者,80%以上的社区有科普画廊、科普阅览室,每百人拥有公共图书160册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领导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领,真正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努力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南通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供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加强服务业工作的组织程度。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纵向推进和各级各部门之间横向协调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网络,通盘考虑服务业发展、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进度与质量的督促、检查与考核。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订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营造高效规范的服务环境。
(二)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加快推进服务业内部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降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尤其是减少竞争性行业中国有、集体企业的数量。提倡多法人参股,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相互参股、相互渗透。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简化企业登记注册手续。二是实行税费优惠政策。逐步取消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排污收费、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对物流企业在营业税计税基数、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或减免。对于贸易流通企业,根据年成交额的大小减征地方综合基金。三是保障服务业项目用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各类服务业项目建设需占用农用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计划,优先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三)搭建平台,完善设施
以立体式、开放式、网络化、国际化为总体目标,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支撑能力强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和完善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体系。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化的大交通体系。加快苏通大桥、沪崇苏过江通道建设;加快沪通铁路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通车;加快实施扬启高速公路等工程,与宁启高速、沿海高速、204国道、335省道和223省道等组成放射状骨架公路网;逐步构建畅通有序的内河航运体系,整治通扬运河和通吕运河等主骨干河道;积极推进南通机场与其他航空公司的合作重组,争取加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网;“十一五”末,南通全面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二是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加快沿江港口、岸线等资源的整合、整治和开发,建成狼山港区三期工程、南通港区改扩建三期工程、华能南通电厂三期煤码头、如皋港区公用码头及通海港区公用码头;加速洋口港开发建设, 2008年洋口港区码头竣工投产。积极开发吕四港区,形成沿海港口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