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航空物流中心。建设航空货运站、海关监管中心、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免税区、货物配载中心,同步建设航空货运信息管理系统,争取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物流节点,到2010年,该中心物流量达到40万吨。
管线物流。“西气东输”南通段总投资10亿多元,管道建设近100公里,其中南通市区管道38公里,南通市区至洋口港管道60多公里,天然气年输送能力达40亿立方米。到2010年,天然气运输量达到10亿立方米。
(二)科技服务业
依托南通市教育基础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利用国际国内的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建设保障发展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人才的共同发展。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和多层次科技企业投入支持体系。全方位改革科技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科技服务业企业并存的局面,支持科研机构向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独立的科技服务企业。发挥重点企业(集团)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依靠高校院所,进一步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技术开发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的技术开发能力。通过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南通特色的实用性数据资源体系,基本解决网络应用与服务中重大和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空间布局:
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以科技创业平台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南通软件园、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创业平台。按照“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加快科技孵化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中心,加快科技创业社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善配套的南通科技研发、创新、孵化的核心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提升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档次和实力,力争“十一五”期间新建成4-5个市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
南通软件园。在崇川区老城区建设拥有孵化场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南通软件园,在新区建设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孵化园。
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能源及能源新材料研究所等。
(三)金融保险业
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金融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保险机构的发展水平,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通建立分支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向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转变。鼓励成立民间小额贷款机构,建立融资性公司,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通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争取新设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来通登记注册。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积极组建南通地方银行和保险机构,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地方金融企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加快保险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开发保险新品种,发展再保险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金融市场的有机联系,争取货币、外汇、资本、保险等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初步形成金融服务集聚区、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网点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集聚区。在市区增加各类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市级机构和多家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对集中在姚港路的优势,引导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入驻姚港路,形成南通市金融集聚区。
城市网点。合理设置银行和保险机构网点,面向社区加快网点布局。
农村网点。引导银行和保险机构继续向农村扩展,增加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城、镇的网点,力争在县(市)形成金融服务中心。在各中心村设立金融营业网点。
(四)商务服务业
加快发展会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扩大与上海、苏南等地相关行业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资质的事务所、会展公司及中介机构等,增强商务服务功能。发展会展经济。依托“江苏省第十六届城市运动会”、“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南通召开的机遇,大力发展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的南通会展经济,改造提升会展业设施水准,积极争取举办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性的大型会展,特别是积极创造条件举办世界纺织博览会。培育中介服务业。继续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劳务中介、市场中介及科技、法律、设计、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加大开放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务服务机构,提高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