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以提升总量为目标,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

  (1)信息服务业

  到2010年,全市电话(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小灵通)普及率力争达到15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力争超过100万户;有线电视入村率100%,入户率达80%。“十一五”期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2)大文化产业

  建设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大型印刷集团,筹建南通出版社。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文化服务标志性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品。“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3)旅游业

  到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全市建成AAAA级旅游景区或百万人次景区超过10个,力争建成AAAAA级旅游区1~2个。争取进入全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

  (4)房地产业

  到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110亿元以上。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递增20%。

  3.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理念、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1)商贸流通业

  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0亿元,市场成交额1200亿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点商贸企业10家以上,发展农村连锁直销店不少于400家,农村加盟店不少于700家。初步建成南通新区商业中心,打造和培育一批餐饮特色品牌和大型餐饮娱乐服务企业。

  (2)社区服务业

  到2010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倍增。全市所有街道及60%的建制镇均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力争100%的社区办公有房,服务有场所,活动有阵地,100%的社区承接社保功能,90%的社区达到文明社区标准。

  三、行业发展重点

  根据全市生产力和城市布局现状与发展趋势,突出以城市为现代服务业载体、以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统筹规划制造业与服务业、城市化与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现代物流业

  依托江海深水大港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服务长三角及苏北、辐射长江中下游、沟通南北和连接海内外的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以“一园区、五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推动物流专业设施的整合与配套,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围绕提高物流附加值,不断优化货种结构,增加化工原料、油品、钢材等货种运量,努力扩大物流吞吐总量。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培育南通港口集团、通运物流有限公司、文峰集团等十大物流企业。加强与国际知名的马士基、UPS、宅急送等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南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为手段,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园区(中心)物流信息系统和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与物流发达地区物流信息交换中心的对接,形成一个为用户、企业、商业、社区和配送中心服务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体系。

  空间布局:

  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园区、五中心、一管线”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

  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粮油配送、煤炭中转、石化中转和铁矿石中转等,到2010年,物流量达到1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标箱以上。

  火车站物流中心。加快南通站与狼山港铁路专用线、江海(通海)港铁路专用线的接轨,大力发展煤炭、粮食、钢材等货物配送、中转业务,到2010年,物流量达到500万吨。

  开发区物流中心。加强对江海港区的管道和化学品储罐等仓储设施的整合和利用,加快铁路支线建设。大力开展石油、化工原材料和燃料油的中转、配送、储运,形成专业配送基地。到2010年,中心物流量达到1200万吨。

  叠石桥·志浩物流中心。建设海关办事处、海关监管仓库、集装箱仓储区、国际货运货代办事机构、家纺原料仓储区等相关配套设施,到2010年,中心家纺物流量达到560万件。

  海安物流中心。以粮食饲料、禽蛋等农副产品储运和中转,铁路货运集散为主要建设内容,大力发展货运代理、加工配送、仓储服务、信息处理等业务,到2010年,中心物流量达到1000万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