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倚重于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精神,以及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本规划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一、发展基础及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总体目标,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顺利完成了全市服务业“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总体规模持续扩张,对社会经济贡献份额不断加大
“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6%,2005年增速达14.4%,比2000年高出3.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比2000年前移了两位,比“十五”计划指标高出1.2个百分点。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5.9亿元,是2000年的1.93倍,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2005年,在新增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29.6%。服务业已成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净增就业5.7万人,其中新增服务业就业2.6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45.6%。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30.11亿元,占地税总额的比重达60.64%。
2.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新兴行业异军突起
服务业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正向高层次、多领域拓展。2005年,全市除房地产以外的旅游、社区服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占比达37%,比“九五”末上升了11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在总量扩张的同时,逐步向高层次、多领域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南通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狼山和濠河两大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6.2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58.2万人次,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指标。中介咨询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门类逐步由农村经纪拓展到房地产、会计、法律、劳务、科技咨询、人才经纪等多领域。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经纪组织13000多个,经纪业务成交额超100亿元。覆盖全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十五”以来,社区服务网点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以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业稳步增长。南通通信网络的规模,用户总数跻身全国大型本地网行列,“数字南通”工程顺利推进,全市社保、地税、人行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一批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深入。房地产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全市以改善商品房供应结构为目标,加大经济适用房和低价位商品房的开发建设,有效缓解了居民的住房矛盾。
3.传统行业稳步发展,骨干企业凸显优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批发餐饮业、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批发餐饮业加快升级换代,逐步向以连锁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特色街、专业市场等新型业态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2005年,全市连锁门店总数达760多个。市区的装饰装潢、茶饮休闲、汽贸修配等专业特色街建设初具规模。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新突破,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60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43个,生产资料市场52个,生产要素市场9个。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6.41亿元,增长16.2%,总量是2000年的2.2倍。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产险、寿险、证券机构和其他融资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服务业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文峰集团进入全国零售、餐饮业连锁企业30强。江苏时代超市列全国连锁百强行列。海门叠石桥绣品城作为全国最大的绣品专业市场逐步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市场营销、物流服务等一体化方向发展,2005年市场成交额达120.2亿元。
4.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物流健康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