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严防严管严处,增强服务安全生产的能力。丰富治安行政管理手段,减少治安灾害事故,确保不出现重大治安责任事故;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及“三合一”建筑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提高消防执法和灭火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火灾事故;创新道路交通管理理念,改进道路交通管理方式,狠抓“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落实,深化公路客运车辆和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工作,加强道路交通路面通行秩序整治。
8.加强校园治安整治。继续大力贯彻公安部关于校园治安整治“八条措施”,建立健全校园治安整治工作机制,全面启动校园治安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公安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按照省公安厅的要求,于上半年完成我市高校警务室的设立工作,有效维护校园及周边的社会治安。
(三)抓亮点、出效益,全面推动基层基础工作上台阶。
1.深化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促进治安巡逻与基础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将警力最大限度摆上路面,进一步规范、量化派出所常规执法和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推广、充分运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深入实施新时期社区警务战略;做好派出所内部分工协作,按最大限度挖掘内部潜力、一警多能的要求整合行动支援队,为一线勤务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适时开展派出所设置和规模配置标准调研,大力开展具有深圳特色、超过部颁标准的“一级所”创建活动。
2.加强群防群治,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以社区巡警为主导,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治保会和基层群众组织为骨干构建群防群治体系。社区巡逻民警要转变观念、丰富手段,通过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营造新时期的警民鱼水关系。
3.加强指挥调度基础平台建设。以“3+2”指挥中心为重点,完善全局指挥平台,推动全局指挥子系统建设的平衡发展;建立一线指挥调度和综合保障车群,提升远程控制和现场动态指挥能力;建设移动警务平台,加快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建设的技术论证,确保上半年启动相关数字集群系统建设工作。
4.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建设。抓好指挥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指挥专业化建设。迅速完成“三台合一”后的磨合、整合,完善“分区接警、分级分类处警,统一监督管理与指挥调度”模式,规范110接处警流程,建立重大警情程序化处置模块;建立完善警情分析和报警回访制度;建立全局“警力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路面执勤力量的调度、管理和勤务质量控制,实现对街面步巡、车巡警力的统一调度指挥;创新和丰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样化报警渠道。
5.重点推进居住证制度,充分发挥动态管理效能。全力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配合做好推行居住证管理的宣传和听证工作,第二季度开始盐田区试点工作。落实人口和出租屋分类管理,加强对“社会人”、“流动人”管理;搭建劳动用工、出租屋和社保等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外网采集、内网比对、多方共建、资源共享;积极配合出租屋管理部门完善出租屋管理五类模式,严格落实全市出租屋“编码”管理、房屋租赁“准入”和违规“重罚”等制度,严格落实业主责任制和暂住地责任制,实现以工作单位、居住地为主的“落地”管理模式。
6.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对特殊群体的管控效能。建立特殊群体资源库,将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闲散青少年等纳入重点管理对象,实行全市联网、追踪跟进、系统帮教;将特殊群体的管控工作列入派出所的基本工作职责;坚持对吸毒人员实行“满员收戒”,做好社区矫治试点工作。
附件:
2007年度深圳市公安局工作任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