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高起点的原则,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规模开采,增加科技含量。
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原则,谁勘探、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强化地质勘查,加大开发力度,建立开发基地,努力推进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以找矿为中心的地质勘查工作,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西天山的地质找矿投入的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性地质普查项目,加快完成西天山地质走廊新源段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大伊宁县阿希金矿床及其外围、尼勒克县加曼特金矿及其外围、阿吾拉勒山西铜矿集中区、新源铁矿及其外围、巩留县-特克斯县博故图金矿一带、昭苏县大红那海一带铅锌-铜-金矿集中区、昭苏锰矿田、特克斯菁布拉克铜镍矿等8个重要矿区优势矿种勘查。紧跟找矿动态,及时捕获地质信息,采取措施,集中力量,多渠道、多方位收集掌握地质资料,尽快摸清矿产资源家底,在此基础上结合1∶5万大调查的成果,优选勘查靶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同时,继续加强同石油勘探队伍的联系,力争尽快做进一步勘探。
依托优势资源,建立开发基地。要按照矿业产业化战略布局的要求,结合工业园区的规划,依托优势资源,在近期努力抓好以下基地的建设:以伊北、伊南煤田、尼勒克焦煤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电力和煤化工基地;以新源铁矿和伊钢公司为依托的钢铁基地;以克拉玛依石油和进口石油为依托的奎屯石油化工基地;以阿希金矿和巩留、特克斯等金矿为依托的黄金生产基地;以铜、铅、锌矿为依托的有色金属基地;以进口铝粉、石英砂、石英岩、石灰岩和水电为依托生产电解铝、铁合金和电石等产品的高载能工业基地;以石灰岩为依托的水泥建材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扩大矿业开发规模和推进产业化进程。
高起点建设矿业开发项目,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效益。按照开采规模与矿床规模相适应的原则,依据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确定重点矿种、重点矿山的开采总量和开采规模。实行矿山企业准入制度,提高企业办矿门槛,对新建煤矿建设规模必须在60万吨/年以上,其他矿山要确定最低开采规模。从事矿业开发的企业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资金、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加强与国内外强势企业的合作,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的勘探队伍和规模型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年产60-100万吨的大型煤炭及煤化工企业,建立一批高载能企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