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除重点抓霍城县、尼勒克县作为实施素质工程示范点以外,还要重点抓州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各直属县市要重点抓1-2个 “素质工程”示范点(示范点可选为乡或村)。同时,各直属县市要建立一个科普示范点,抓好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州级科普示范基地从自治区、州科技项目中筛选确定,课题组人员作为专职辅导员。直属县市、乡、村级科普示范基地,从县市安排的科技项目中选出确定,也可以从已经形成规模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林果业基地以及农业示范田中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从乡、村集体机动地中划出专用地块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要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并按统一规格制作牌匾立于基地醒目处。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引进技术、良种,开展试验示范和人员培训,使其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实验场,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科普示范基地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验收,州科技局负责州级“素质工程”示范点和科普示范基地的建立、验收、挂牌 。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县级“素质工程”示范点、科普示范园区的建立和县、乡两级基地的验收挂牌,乡人民政府负责乡级“素质工程”、科普示范基地和村级科普示范基地的建立。
--州科技局牵头组织编印维、哈文农牧民科技知识培训教材,并译制2一3套适用技术为主的农村科普录像片,每套适用技术科普录像片不少于200盘。
--州党委组织部牵头,州科技局、科协、团委协助,在实现农牧民党员、团员、基层干部科技培训制度化的基础上,在领导干部、党员和团员中开展“三个一行动”,即:每年至少读一本科技(普)书,参加一次科普活动,听一次科普报告讲座。每年举办两期乡、村干部科技培训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小时,培训内容主要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州”、WTO与农业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主。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把原料产品的标准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龙头企业中逐步建立科技活动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工人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选择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做为技术依托,聘请专家、学科带头人做技术指导和顾问,加快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州、县成立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农村和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技术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帮助当地组建行业中介组织。同时,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