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和完善各级培训体系。不断改善培训设施,与区内外科研院校联合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农函大、农广校、农牧民培训学校,加强对青壮年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壮大农牧民技术员队伍。州直各乡(镇)都要健全农牧民培训学校并达到六有:即有场所、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设备、有经费、有教学计划。在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中,进行成人中专(高中)学历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的能力,使所有乡(镇)机关干部和村领导干部都具备相当中专(高中)程度的技术水平。每年州直评定农牧民技术员350名以上,逐步使村领导都获得农牧民技术员证书,每个行政村要有5-6名农民技术员。
--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扶持和指导,建立和完善乡、村科普网络组织。按照农牧民自愿结合的原则,在清理、整顿、巩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4个州级专业技术协会,16个县市级、78个乡级专业技术协会,乡、村科普机构得到加强。
--建立14个科普示范基地,24个县市级科普示范园区,每个乡(镇)至少建立一个科普示范点。
--直属县市每年举办一次科普活动周(月),并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以科普巴扎(集市)为代表 形式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大力开展农作物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畜禽良种及科学饲养技术、植物保护及畜禽疫病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牧机械技术、造林营林技术、优质果木的繁育和种植管理技术、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特种种植业种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大力普及现代科技基础知识、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相关知识。
三、实施方法
第二阶段“素质工程”任务重,时间长,涉及面广,应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验收,点面结合、重点安排。实施“素质工程”计划要和争创自治州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先进行业活动紧密结合,在“科教兴州”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州科普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由州科技局牵头,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科协、团委、妇联、工会等单位共同协作,和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具体步骤:
--充分利用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广泛宣传实施“素质工程”计划的重大意义,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企业工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根据“素质工程”培训内容,对领导干部和农牧民、工人进行科技培训,要以行业培训为主,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采用电视教育、科技人员授课、科技致富能手现身说教和实地参观等各种形式进行。州涉农部门负责县、乡两级本系统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州经贸委负责所属企业工人的教育培训,各直属县市负责乡以下农牧民的培训。要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培训质量,真正使科技培训成为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