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积极筹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促进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的建设和发展。加大计量装备投入,加快提高计量检定机构检测能力。根据全省贸易结算电能表计量检定的需求,继续完善计量检定能力。根据我省“西气东输”的建设进度,逐步完善煤气表计量检定手段。补充完善大衡的检定能力,提高检定效率。针对我省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充实计量检定和检测、校准能力,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计量保障。做好计量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计量技术及管理队伍。
13.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夯实计量技术保障基础。严格按照JJF1059和JJF1069的规定,组织好县(市)级计量检定机构的复查考核换证工作,统一办理计量授权手续。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好县(市)计量检定机构授权项目,合理优化量传检定能力。建立县(市)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项目和能力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4.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加大认证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扶持和培育湖北咨询、认证机构创建品牌,组织咨询、认证机构开展咨询、认证业务研讨培训及交流。
15.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执法监督,组织各地开展对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的生产企业的3C认证情况的查处,监督和帮助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16.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机构的审查认可,制订规范检验机构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办法;配合我省名牌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开展认证工作,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继续组织实施打假治劣“12365”工程,务求执法打假工作取得新成效
17.多管齐下,开创执法打假工作新局面。针对目前全省系统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提高全省系统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18.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将打假治劣推向深入。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打假主力军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突出“三重一大”,加强督查督办和上下级联合查案力度,积极推进打假“八大战役”,切实做到“五个不放过”。在抓好日常执法打假工作的同时,选择对老百姓健康安全消费危害大、影响面广、群众可参与程度高的假冒伪劣产品,每个月集中组织一次全省系统打假统一行动,并根据季节和时令特点,重点组织好食品、农资、建材、汽车、计量、特种设备、3C和许可证产品、棉花纤维等八个专项整治工作,务求既有声势,又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