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生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推进对现有文化产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大胆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面对市场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如法人负责制、人员聘用制、投入产出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促进现代企事业制度的建立。
针对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小、效益差的现实状况,特别要采取联合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扩大其规模,向规模要效益;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化经营效益较好的文化产业集团。
要结合实际继续推行和完善经营创收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营项目法人代表负责制、经营创收财务管理法人代表负责制等形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和落实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五、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支柱产业
发挥已有文化资源优势,开拓新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条件。要认识我省各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形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现代科技对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决定性作用。
在发展支柱产业中,要重视调整文化资本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重视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行经营规模化;要重视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实行文化精品战略,不断完善扶持发展文化精品的配套办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形成一个文化主体产业、交叉产业、延伸产业和合作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文艺演出业继续推出两个效益俱佳的精品,继续坚持走与旅游、商贸、企业集团联合发展的路子,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演出经纪业,形成有陕西特色的规模化经营的支柱产业。
文化娱乐业要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法规建设,大力支持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经营活动,不断优化文化娱乐业的结构,挖掘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娱乐方式,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娱乐项目,在全省形成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品位高雅、管理科学的文化娱乐服务体系。
民间艺术业要发挥现有文化馆站网络优势,开发现有特色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组成各类集团公司,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