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文化工作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打破禁锢,清除障碍,寻得出路,增强活力;通过改革,消除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有效地调动各方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解放艺术生产力,在走向市场过程中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要从实际出发,加快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艺术科研机构等文化单位的改革,实现机构、资产、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重组,形成合理结构和规模优势,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重复、闲置,盘活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国有资源,减耗增效,尽快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相适应。文化单位要在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进一步改进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努力创造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的良好环境。同时,要积极培育、壮大演出经纪机构,使优秀作品在演出市场中体现社会价值,获取经济效益。在以国有文艺团体和积极健康的节目占领演出市场和农村文化娱乐阵地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非国有性质的剧团,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引导其逐步成为繁荣文艺的重要力量。
八、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开创多元文化格局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加强与国外、与东部和南部的合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扩大开放的需要。各级文化部门要重视对外文化宣传和交流工作,充分发挥陕西地方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开发新的艺术品类,让更多的优秀文艺产品走向省外,走向国际市场;要认真组织策划举办高层次、高质量、综合性的文化交流活动,选派素质好、节目水平高的艺术团体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拓展交流渠道,开拓国际国内艺术产品展演市场,努力形成品牌优势,提高我省在对外商业性演出市场中的份额,通过扩大演出积极宣传陕西;要努力转变机制,优化组合,改“进多出好”为“出多进好”,进一步为陕西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交流与合作中,要虚心向国外、省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注重不同形态文化的融合、互补与互动,逐步形成陕西文化的多元格局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九、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总体战略中,必须重视对艺术人才的开发,把对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提到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对社会文化管理人才、文艺创作人才、辅导人才的造就和培养。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调整并建立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文化人才结构。采取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政策、奖励制度的持久有序的人才培养方案,尽快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与开创精神、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专业技能的社会文化管理、创作、辅导队伍。根据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我省文艺队伍现状,编制并实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规划,尽快组建一所培养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积极与文化部联系,根据有关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开发、培养政策,对我省社会文化管理、创作、辅导人才的培训、进修给予尽可能的支持和照顾;开办西部地区社会文化干部和专业艺术人才岗位培训班,组织专家举办教学、培训和艺术辅导;同时,加强东西部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东西部社会文化干部挂职交流,馆、站合作交流,实现东西部人、财、物、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