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政府不办企业建环境、不管企业搞业务”,努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头戏”,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要认真分析不同企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供高效服务。在为大企业服务方面,遵循“继往开来、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搞好服务、共同发展”的方针,努力多办实事。对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完善企业的人事代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方位搞好服务。要更新招商引资观念,增强“让投资者发财,求自己发展”的开明意识,坚持长远,放眼未来,算大帐不算小帐,算活帐不算死帐,放开手脚,放松环境,放宽政策,彻底消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本位主义”和各种不利于大开发的“关卡”,促进各种经济成分超常发展。
4、坚持“依法治市”,努力营造健全的法制环境。环境改善重在法制。要不断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努力做到政府依法行政、政法部门依法办案、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依法管理。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既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又要结合实际、放开搞活,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都要坚决支持,能变通执行的都要变通执行。对于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扶持,后收益;少干预,多服务”的原则做好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政法机关要围绕经济抓法制,强化法制保发展。法院要在帮助企业清收欠款、受理破产案件等方面,检察院要在出台服务措施、为国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等方面,公安部门要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等方面,司法行政、政府法制部门要在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拓宽公证服务领域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完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件严肃查处。工商、物价部门要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税务部门要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对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审计、技术监督等部门要严格执法,为企业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1、要树立“发展第一,效率第一,服务第一”的观念,坚决纠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不良风气,坚决扭转懒散、拖拉和推诿扯皮等官僚作风,加强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杜绝空谈,倡导实干和“立即就办”的工作作风,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个中心投诉”,努力使投资者顺心、安心。国税、地税、工商、土地、房产和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在一条龙服务办公室建立派出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和面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