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重点区域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数量、规模和信息交换量迅速扩大,各领域的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加强区域信息化特别是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十分必要。通过信息化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人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质量,并为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在当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城市信息化
利用现有公共基础网络设施,加强宽带城域网建设,提供光纤到小区,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联结各领域信息网,逐步实现三网融合,建成区域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健康、娱乐、旅游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银行IC卡“一卡通”,为社会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实现城市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各县(市)区在城域网建设方面要规划并加快实施,桐城市在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智能小区建设方面率先突破,潜山县要发挥风景旅游区的特点,实施信息化建设,怀宁县信息化基础设施要与新县城同步建设。
2、社区信息化
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信息化试点。社区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在社区和主要公共场所建设信息服务亭,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六)启动软件业
筹备建设安庆软件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从事软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集成,造就一支软件开发队伍,开发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
(七)大力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确定重点任务和优先发展顺序,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要优先开发政务、经济、教育、科技、图书馆等公共领域及商用信息资源。
到“十一五”期末,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17个数据库。(1)政务信息数据库;(2)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库;(3)金融信息数据库;(4)财税信息数据库;(5)企业与产品数据库;(6)农副产品信息数据库;(7)防汛抗旱信息数据库;(8)经济贸易信息数据库;(9)人才资源数据库;(10)再就业信息数据库;(11)医疗卫生数据库;(12)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库;(13)生态环境数据库;(14)交通旅游信息数据库;(15)广播影视节目数据库;(16)进出口商品信息数据库;(17)外商投资信息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