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 保密义务
(一)仲裁不公开。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指定的鉴定人、本会的有关人员,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开庭地点
开庭审理在本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当事人共同要求并经秘书长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当事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 合并审理
(一)仲裁标的为同一种类或者有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案件,经一方当事人申请并征得其他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二)仲裁庭组成人员不同的案件,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五条 开庭通知
(一)仲裁庭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的,应当在开庭3日前提出;是否延期, 由仲裁庭决定。
(二)第一次开庭审理以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5日期限限制。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经书面通知, 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二)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 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审理。
第二十七条 证据提交
(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二)证据应当在开庭前提交。当事人当庭提交的证据,仲裁庭有权决定是否接受。
(三)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提交。逾期提交的,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但仲裁庭认为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决明显不公的,仲裁庭有权决定是否接受。
(四)当事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者虽提交证据但不能证明其主张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有证据证明持有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该证据的,将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五)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分类、编订,简要写明证据材料的来源、内容、证明对象,签名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
(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七)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交的外文证据材料和书面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中文译本或者其他语言的译本。
第二十八条 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
(一)当事人申请且仲裁庭认为必要时,仲裁庭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的,应当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二)当事人可以对仲裁庭收集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