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人均50学时的继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途径多元、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务求实效。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简称“三新一德”)为重点。学习资源由各市、州在《2005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另发)中选择。未列入《2005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推荐目录》的资源,不得作为各地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学习内容。继续开展新课程上岗培训。积极开展新课程后续培训,深化课改成果。加强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等专项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探索培训模式的创新,多形式,多途径促进参训教师的深度参与,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1)省级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市、州级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不少于5万人次;县级组织的短期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2)组织不少于10人的中小学教师,在网络联盟框架下,通过远程方式完成继续教育。(3)各中小学全面开展有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4)把各级培训机构举办的集中培训与中小学校本研修有机联系和结合起来,培训者深入中小学深度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4、制定并启动实施“三大计划”。
(1)“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省、市、县级骨干教师要在认定、建档的基础上,强化培训,促进其成长,并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象固定,集中培训与岗位研修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导师制”。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完成现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认定和建档;全面启动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把农村教师培训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短期集中培训、送教到乡、深入校本教研活动、深入课堂等方式,大规模、多途径、多形式、高质量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并支持农村教师自学、研修活动,促进农村教师的快速成长。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省、市、县分别制定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计划;在各级培训中保证农村教师的参培量,省级培训农村教师不少于10%,市、州级培训农村教师不少于30%,县级培训农村教师不少于70%;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定点联系1-2所乡及乡以下学校,培训机构教师每人联系农村教师5-10名。
(3)“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通过网络联盟,整合优质资源,沟通学历与非学历,不仅使更多教师能投身学历提升教育的学习,而且提高学习效率,学以致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在职教师学历进修,主要在纳入网络联盟框架之下进行,完成小学教师进修专科及本科学历10000人;中学教师进修本科及以上学历8000人。(“三大计划”文件另发)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