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进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石。要积极推进校本研修制度与模式的创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5、促进培训模式创新。要把参与式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促进培训模式的变革。要在各种培训活动中重视教师的参与,促进培训的互动交流;要注重短期集中培训与岗位自学、自练的有机结合,深化培训效果。
6、突出农村教师培训这一工作重点。把农村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支持、资源支撑、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倾斜力度,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统筹管理,促进规范化和制度化。
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完成2005-2007周期的教师教育任务开好头,起好步,促进全省教师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好统筹规划,促使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转化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合力,保证培训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各类培训要贴近培训对象,制定分类培训目标,避免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重复。不同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要统筹在当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之下,分工负责,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切忌各自为阵,多头培训、重复培训。要制定各类培训评价体系,加强培训质量评估,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经费,原则上各级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培训应逐步实行免费。
2、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并启动实质性运作。
从实际出发,以高师院校为主体,整合教师教育专业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及教育科研培训等优质资源和多种渠道,为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学历达标与提升及非学历性继续教育,搭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学习与资源平台。推进网联自身建设:成立网联领导小组,组建网联专家委员会,完善网联管理中心建设,理顺网联核心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推进网联实施体系建设:实现我省区域性网联与国家网联的全方位对接;实现网联与市级、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以及中小学校本研修活动的沟通与衔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专业化、信息化、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雏形;启动教师远程学历培训工作;初步形成远程学习考核考试办法。
3、大规模、高质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