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各中小学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继续开展“民族精神月”活动。2004年全省开展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创造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今年,各地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为重点,开展好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要通过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和革命传统;通过抗日精神教育、反对侵略和反对分裂教育,加深学生对爱好和平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各地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活动。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形式多样地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既可以利用本地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旧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也可以利用影视手段组织学生开展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影视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也可通过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就地、就近、自愿的原则,组织红色旅游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月期间,各地中小学校要至少开展一次“发扬长征精神和抗日精神”的主题班会、队会,举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访问活动,观看一部革命传统故事影视片。在9月1日,全省所有中小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各中小学校校长都要向全体师生作不少于2小时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动员报告。各地要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弘扬时代精神。要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适时举办时事政策和形势报告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感受时代进步步伐。
四、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减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各地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深入推进全省100所省级心理健康实验学校工作,年内,省上将召开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交流会。各地要确定一批能起示范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中小学向农村中小学普及。要积极组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强化教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100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开展必修课、选修课、心理咨询或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地和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负责对本地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要特别注意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