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文明办税“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在城区推行“一窗式”办税服务,在农村推行“一站式”办税服务。制定即时办结、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税务登记、发票领销、多元化申报纳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法律救济等在内的各项制度,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基层征管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简化办税手续,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基层地税部门要充分利用税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邮政、电信、金融等部门的合作,为广大纳税人以及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纳税服务,实行多元化申报方式,使申报纳税网络化、电子化。
(四)建立并规范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借助全省地税系统开通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通过咨询热线进一步了解纳税人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并从中获取相关的主要信息,确定加强管理和服务的重点和方向。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主要功能包括:办税指南、政策咨询、涉税查询、电话申报、税务投诉、举报受理、催报催缴和税务通知等。
七、加强征管资料的管理
(一)征管资料的归集
1、征管资料的范围包括基层地税部门在征管过程中形成的与税收征管有关的文件、凭证、报表、帐册、文书、案卷等不同形式或载体的记录。
2、征管资料的种类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行政处罚、财务报表及其他涉税文书。
3、征管资料归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真实准确的原则。
(二)征管资料的管理
1、建立征管资料档案室。建立和完善纳税人户籍档案制度,大力推行征管基础资料“一户式”管理。征管资料必须集中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内配备专门的档案柜和防潮、防盗、防火、防虫鼠、防高温等设施,实行专人管理。
2、征管资料的归档。对征管资料要按户建立索引,有时归档。对归档的征管资料由专人负责分类、分卷、编号整理归集到征管资料盒内,按顺序排列在档案室。
3、征管资料的保管期限。按上级有关部门及有关规定进行保管,保管期限分为永久性、长期性(10年)和短期性(5年)三类。
(三)基层地税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征管资料的分析和应用,提高现有征管资料的使用效能,经结合纳税评估的开展和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充分利用现行的征管资料,分析纳税人当期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并为稽查环节提供原始的征管资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