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完善用地政策,鼓励企业和奶农在荒山、荒地建设奶牛规模饲养场和集约化饲养区,对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建设奶业养殖基地及配套设施的,按农用地对待,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对符合政策的奶牛小区内用电,执行照明电价标准。对奶牛小区内用水按农业用水有关政策执行。
(七)各级畜牧、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规模奶牛场和养殖小区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大力推广《河北省奶牛小区建设标准》,提高奶牛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
(八)各级农业、发展改革等部门要搞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对奶牛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将清洁能源生产、无害化高效有机复合肥料生产和绿色奶源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奶牛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三、大力支持饲草饲料业发展
(九)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饲草饲料种植。在平原农区扩大饲料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尽快实现“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在黑龙港流域围绕盐碱荒地、冬闲田开发,大力发展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建立商品牧草基地。
(十)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在环京津、环省会和京深、京哈、京沪沿线,加大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处理力度,推广种植饲用玉米,建设秸秆综合开发基地,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对农户购置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机械进行补贴。
(十一)加强饲料安全监管。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网络。
四、加快奶牛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十二)加大优质胚胎的生产和引进力度,重点建设省、市两级奶牛胚胎移植中心。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胚胎移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支持项目。在农业基建和结构调整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向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倾斜,重点用于扶持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和应用。
(十三)培训胚胎移植技术人员。各级政府畜牧部门负责组织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中介组织积极开展胚胎移植技术培训,支持奶牛良繁企业,聘请知名专家到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以尽快提高胚胎移植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育壮大胚胎移植技术队伍。
(十四)各级科技部门负责组织科研单位开展提高奶牛繁活率技术、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奶牛疾病检测与防治技术、牛奶质量快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攻关研究和技术集成配套,为促进奶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