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9、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诚信建设、社会公德、环保意识等纳入新形势创建文明评选标准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和“创建文明小城镇”、“文明乡村”、“文明生态村”、“十星级文明户”、“农村致富能手”评选活动。要普遍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道德评议会,发挥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将“县乡村三级贯通,村校家一体互动,人财物有效配置”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继续抓好“大运”、“运风”路沿线的区域连片创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各区域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006年底,全市30%的村要建立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协会和道德评议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20、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网络,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标准较高的职业教育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要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继续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和科普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开展好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继续搞好农村干部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自觉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农村的各种流氓邪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帮派犯罪团伙以及其它盗抢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农村民调、治保组织,增强各种社会矛盾的排解能力,降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概率。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3、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组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注册登记、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等工作。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2010年,50%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的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每年规范的组织数量以10%的比例递增。逐步形成以乡(镇)为中心,覆盖辐射全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