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

  1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在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3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6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力度,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从2006年起,平陆、垣曲、夏县、万荣、闻喜五个困难县的农村学校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在全市推行。
  16、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集体主办和政府资助相结合,建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健康需要的村卫生所,到2010年,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85%以上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立人材培养专项经费,加强对农村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鼓励城市医务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政策,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6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部人员达到执业资质要求,乡村医生95%达到中专学历,多数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加强对现有农村卫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力度,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待遇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加强人畜共患病和地方病、艾滋病的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医药市场监督力度,保障农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今年启动实施6个县的基础上,到2008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市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大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认真执行“一票否决”制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推广优生优育知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5.5‰,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的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服务文化网络体系。搞好文化先进性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的目标。加强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村文化室建设,力争乡(镇)文化站达标率、村文化室普及率达到50%。大力发展农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农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鼓励乡、村两级文化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创造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场所建设,积极倡导农民健身活动。加快光缆有线电视联网入户和数字微波改造工程,到2010年通村2866个、入户80万个,解决124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的问题,实现“村村通”目标。
  18、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10年农村低保覆盖面占到农村人口的3.5%,救助人数达到14.5万人,救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提高。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与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到2010年将全市农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不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增加供养资金,提高供养标准,探索供养模式,到2010年,全市农村的五保供应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25%。要切实落实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政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保费收缴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100万人左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