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运城市名牌培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

运城市名牌培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一、形势与现状
  (一)近年来,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南风化工集团的“奇强”牌洗衣粉、液体洗涤剂两个中国名牌产品;海鑫钢铁集团的“海鑫”牌热轧带肋钢筋、丰喜集团的“丰喜”牌尿素等4个国家免检产品;亚宝集团的“亚宝”牌丁桂儿脐贴、中铝山西分公司的“劲旅”牌氧化铝等6个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阳光集团的“典民”牌冶金焦炭、关铝集团的“关”牌重熔用铝锭等20个山西省名牌产品。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86家, 26家名牌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 54.6%,销售收入占 43.8%,利税总额占78%。名牌产品及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名牌产品发展还不能满足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少。目前我市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只有两个,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二是技术层次不够高。传统产业领域名牌相对较多,高新技术领域名牌相对较少,名牌生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分布不够均匀。在地区分布上,盐湖区有两个中国名牌、7个山西名牌,多数县(市)只有1-2个山西名牌。四是意识不够强。许多企业对发展名牌缺乏长远规划,投入不足,创新不够,培育乏力。
  (三)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我市正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既是满足市场需要、扩大出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增强运城经济实力、推进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实施名牌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把创名牌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覆盖面广、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手段,紧密围绕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战略目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优化发展环境,创立名牌产品,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名牌素质,提升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名优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加快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基本原则:1、企业主体原则。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和动力在企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创名牌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质量求生存、创名牌求发展的观念,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品牌建设。2、市场导向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名牌产品发展规划,把市场定位、市场巩固、市场开拓等市场营销战略与名牌战略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3、质量第一原则。名牌产品的基础是质量。要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4、技术领先原则。名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要立足长远发展,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名牌产品中的份额,依靠科技进步创立名牌。5、梯次推进原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运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筛选,确定重点培育扶持的产品,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一批争创名牌的产品群体,构筑梯次推进、动态发展的培育模式。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