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上海从90年代初开始,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市、区县、街道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300多家,这些机构标识统一、布点合理、功能齐全,坚持全免费服务,积极为广大失业、协保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失业保险、托底安置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2002年,本市又在各居委聘用了一支3500人的就业援助员队伍,构建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援助员既做“政府的代言人”,又做“百姓的代言人”,在社区一线从事劳动保障政策宣传、调查研究、提供劳动者维权途径、配合做好开发岗位等援助工作。
(七)市场化的职业培训机制不断完善
近几年,上海积极实施并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培训与市场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完善了社会化的开放式实训基地,着手引进国内外一流培训认证机构,通过标准题库、规范考核、证书创新等手段,提升培训水准,确保培训质量。目前进入网络服务平台的机构已有400多家。从1998到2001年,上海已完成培训60多万人,培训后就业率稳定在60%以上。2002年,又完成培训20.1万人,其中中高层次培训占29.2%。
(八)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
上海青年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就业矛盾的重点之一。青年就业的主要难点在于他们缺少包括适应新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职业经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有鉴于此,2002年起上海推出“职业见习”计划,让青年失业人员到见习基地进行3-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的岗位实践,提高青年的专业技能,丰富其工作经历,切实提升其就业能力。政府对见习个人、见习基地以适当补偿,并购买综合保险。目前,上海共有4700多名青年参加近200家单位的职业见习计划活动,1000多名见习者已结束见习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三、影响上海就业形势的不利因素
虽然本市在促进就业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业矛盾仍然是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上海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攀升
从90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升,到2002年末,登记失业人数达2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4.8%,总量矛盾仍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