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宜昌市委关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

  (三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免费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工程。力争到2010年,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市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有线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全市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网全面实现数字化,城区有线电视交互信道双向网络覆盖率达到96%。抓好县级“两馆”和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确保乡镇文化工作有阵地、有经费,并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开展活动。抓好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建设,到2010年,建设1000个市级文化科技中心户,着力提高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十一)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一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培养一批社区特色文化之家、社区文化名人。市县两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免费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放。大力发展民间文化,切实保护农村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艺术。精心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理论科技法律文化“四进社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和节日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开展以网吧经营秩序为重点的文化市场专项治理,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八、建设“平安宜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三十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和矛盾调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坚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阅信、接访、下访和包案等“四项信访工作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律师顾问团作用,建立健全律师参与信访和涉法案件处理制度,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把群众利益诉求和处理信访问题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信访信息化网络作用,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发生。
  加大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力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巩固和完善全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中心、五级网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民调中心户建设,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畅通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三十三)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保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突出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有效遏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对重点地区特别是铁路沿线等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整治。强化社会治安防范,重点构建专群结合以及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全时段广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网络。在城乡治安复杂地段强化巡逻防控,在社区实行群防群控,在农村落实联护联防,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保卫制度。更加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落实,严格实行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制”制度,全面推行社会治安问责制。大力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城镇无业青少年、农村留守子女的关爱、服务和管理。全力推进家庭教育。继续实施“关爱万千花蕾行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90%以上的乡镇(街办)达到平安建设标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