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农业重大动植物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防灾减灾预案。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预测工作,强化畜禽免疫,搞好疫病监测。坚持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有效杀灭恶性病虫草害,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十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电话“进村入户”步伐,努力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络。扩大“电脑农业”成果,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建设,以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为依托,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商务、气象等涉农信息资源,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农村综合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四、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十七)大规模开展农民转移培训。进一步实施“温暖工程”、“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全年培训转移5万人以上的目标。建立完善劳务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加强部门配合,严格考核督促,保证经费到位,促进农民通过培训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大对“青华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培育在全省有知名度的劳务品牌。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渠道。建立农民培训、就业、维权、服务“四位一体”农民培训转移工作体系,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十八)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途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集中,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宣传“劳务创业之星”典型,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并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优惠。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功能。
(十九)继续抓好开发式扶贫工作。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全年解决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和1.8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脱贫问题,完成搬迁扶贫3300人,新启动118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二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率达到100%,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进一步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繁荣农村文化及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新增1000户农村文化科技示范户。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