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不积极支持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有关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议,责令改正。
(三)受援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人员的,不得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四)受援人以不正当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应双倍支付已获得法律援助服务的全部费用。
七、具体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
法律援助条例》和省委、省政府“民心工程”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各法律援助承办单位要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
法律援助条例》,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地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二)搞好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的认同度。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
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引导他们依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度。
(三)严格管理,提高办案的质量。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尽职尽责地承办好法律援助案件。要严格执行《
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要及时受理和承办;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当事人的理解。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熟练、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有关政策和规定,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受援人提供优质法律援助。
(四)增强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救助制度,直接面向社会困难群体,解决他们涉法问题,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和实现自身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要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处处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杜绝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收取当事人的财物。要诚实守信,廉洁公正,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法律援助中心电话: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