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社会稳定,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加快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确保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团结依靠各民族群众,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加快藏区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建设,改善彝区生产生活条件,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群众有计划地实施移民脱贫工程,使民族地区在加快发展、改善生活中保持稳定。
(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等各种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的政策,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禁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和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认真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三)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努力做到制度建设到位、资金到帐、保障到人。积极开拓就业门路,搞好职业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力发展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完善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强化社区管理,开展群防群治。制止金融“三乱”,妥善处理各种基金会、非法集资和发行债券的问题。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九、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快四川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法制保障。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在全省范围广泛深入地开展“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大讨论,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机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自我封闭、“小富即安”等思想,发扬“敢为天下先”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调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和驻川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的积极性,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人人为西部大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局面。城市、农村、各行各业和各级机关要根据自身特点,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部门和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宣传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四川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文艺、出版单位要努力繁荣创作,多出优秀作品,振奋锐意进取的精神,激励昂扬走上的斗志。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制定规划、研究政策、论证项目等,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专家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尤其是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加快四川发展的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把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