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好城镇就业工作的长远大计,必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要求在1990年以前,除个别简单劳动工种外,都要做到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安置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制订规划,狠抓落实。职业技术培训要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面办学,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办好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和各种短期培训班。改革学徒培训制度,积极开展转业培训,使培训和就业、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劳动服务公司要加强对就业培训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办好就业培训中心,逐步建立培训网络。就业培训中心应视同学校教学设施对待。完善招工考试、考核办法,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工种招工,要由过去以文化考试为主转向以技术等级考试为主,并逐步做到从有技术等级合格证书的人员中选用。
六、进一步发挥劳动服务公司的作用。劳动服务公司是适应城镇就业和劳动制度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组织管理社会劳动力、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服务性公司,又是动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开展就业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它担负着统筹劳动就业和职工待业保险等任务,并为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服务。各级机关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兴办的劳动服务公司及其经营网点,允许继续兴办。
劳动服务公司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劳动服务公司的集体经济事业,要实行安置、培训、调节并举,成为容纳、吞吐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在劳动制度改革中,劳动服务公司要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交流和就业预测,做好职业介绍工作。
七、切实加强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指导。各级政府要把城镇就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和检查,并确定领导分管,抓好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要搞好劳动就业的分类指导,当前对煤矿等就业难度大的地方,要加强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妥善解决。各级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把解决本系统、本单位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认真抓好。注意改进就业工作的领导方式,从过去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到以服务为主,着重抓好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
在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中,要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摒弃在劳动就业问题上的偏见和陈腐观念,树立新的劳动就业观。只要从事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劳动,都是光荣的、豪迈的,鼓励待业人员满腔热忱地投身到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劳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