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从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机动财力以及各项自有资金,积极扶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8、加强乡(镇)经联社、乡(镇)村办企业和各项提留资金的管理,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充分发挥其作用。
9、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10、积极完成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它专项业务。
三、乡(镇)级财政的管理体制根据乡(镇)级财政的职责范围和我省当前实际情况,实行“定收定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节余按规定使用”的管理体制:
1、按年确定收入任务。
乡(镇)级财政的主要收入项目有:工商税、工商所得税、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农业税)、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罚没收入和其它收入。年初由县财政局、税务局将上述各项任务联合下达财政所和税务所。
2、完成或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给予分成或奖励。
(1)基层供销社、乡村办企业和其它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工商税和所得税,除烟叶、烟(烟丝、烟片)酒等适用税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产品的工商税不参与分成外,其它乡(镇)财政按超收部分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分成。
(2)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按实际完成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留给乡(镇)财政。
(3)农业税(包括农林特产农业税)按正税实际完成额的百分之三,开挖新税源增加的农业税,按增加额的百分之十留给乡(镇)财政。
(4)罚没收入中,除税收罚款应全部上交国库和违犯计划生育罚款应全数用于计划生育工作外,其它罚没收入按实际完成数的百分之五留给乡(镇)财政。
以上实行分成奖励的收入,除牲畜交易税、临时经营税、个体户工商税(含所得税)、屠宰税,乡(镇)财政留成部分由县税务局从集贸市场税收提成中直接拨给外,应一律全额入库,不得坐留。其应分成奖励的金额,由县财政局于年终一次拨付给乡(镇)财政。这些资金应首先安排智力投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其次用于支持农业生产,乡(镇)办工业和其它公益事业,不得用于福利补助和发放奖金。
3、确定支出指标,实行指标控管,节余按规定使用。
(1)行政管理费(包括公费医疗经费)实行预算包干,由县财政局按年核定包干基数,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2)农田水利经费、农林牧等农业事业费、文教卫生事业费、民政事业费、计划生育经费、防汛抗旱经费、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经费等由县财政局和县级主管部门将支出指标及使用计划联合下达乡(镇)财政,由乡(镇)财政在指标内按计划拨款,监督使用。年终节余,按财政制度规定,该交回县财政的交回,该结转的结转下年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