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研究特区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进行理想观、伦理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深入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活动,继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基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优化校园环境,寓教于乐。加强德育科研,完善德育工作的六个体系,并加强德育的检查督导。
——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倡百家争鸣,改革现有计划经济模式教材,支持各种不同方案的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调整课程结构,上好必修课,开足选修课,劳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逐步实行不留级制度,禁止普通中小学举办复读班,试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研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整体改革问题。
——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要走社会化的路子,逐步做到产教结合、企校合一和收费上学,要改革办学模式,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办学体制。根据经济特区建设和台商投资区发展的需要,适时开设新的专业,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具适应性和超前性,逐步扩大热门对路专业招收委培生、自费生的比例,鼓励挖潜举办成人中专班,有条件的可辐射办班。在普通高中和农村初中进行“二加一”试验,要努力办好一批职业中学试验校。
——继续办好一批合格加特色的学校。总结推广厦师一附小的和谐教育、滨北小学的劳动教育、演武小学的电化教育和人民小学的“三园”式学校的经验,努力办好外国学校、音乐学校、体育中专、戏曲舞蹈学校和小学的音乐、舞蹈、美术试验班,办好十二年制市音乐学校。
——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提高教育的直观性、实践性,逐步把电子计算机教育列入必修课,“八·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并广泛应用于教育系统的人事、财务、教学等方面的管理。
——农村教育改革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使教育的发展目标同农业发展目标紧密衔接,配合“丰收”、“星火”和“燎原”计划的实施,在同安县、集美区建立“教育示范镇”。
——地方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坚持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挖掘潜力,逐步扩大招生。并采取多形式办班,提高办学整体效益。优化专业结构和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入全国同类大学先进行列。鹭江职业大学在巩固调整现有专业的同时,扩大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招生名额,试办技艺型专业,集美师专为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保持稳定千人的规模。电视大学继续办好普通大专班。成人高校朝业余、自考、远距离教育的方向发展。同时,支持在厦门的省、部属院校的发展与提高,充分发挥这些高校的优势为特区建设服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