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着重抓好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的贯彻,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快教育法规建设,提高从宏观上把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能力,增强决策科学性和预见性。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合理安排对学校的各类检查督导。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多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校办产业等提供服务和创造条件。为加强宏观管理,市教委所属的在杏林区和湖里区内的中学要分别下放给这两个区管理,同安县和集美区的初中校也要逐步下放给镇办学。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增强办学活力。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扩大校长对学校机构设置及中层干部的任命、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课程设置、招生等方面的权限,同时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2.调整教育结构,达到各类教育优化配套。
——要按照我市“八·五”及200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和规划。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要一并把学校发展列入规划之中,同期建设,同期使用,保证少年儿童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能就近入学;保证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能同步发展。
——为适应经济特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到本世纪末,厦门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要达到10%。加强充实现有高校,力争有一所成为国际性大学,此外根据需要和条件拟再筹建医学校和其他高等职业大学,并扩大电视大学、工人业余大学、教育学院及各类高等函授教育。
—要适应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保持在各类高中在校生的60%以上,专业设置要加强工商科,采取多种办学形式、鼓励企业办学,学制要多样化,做到与经济相沟通,与劳务市场沟通。
——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理顺职工教育管理机构,保证职工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职工教育条例》,逐步实行持三证(毕业证书、上岗合格证书、继续教育结合证书)上岗。职业教育要提高一个层次,努力培养“能工巧匠”。
——基础教育要为学生打好思想基础、文化基础、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把外语和计算机教育作为基础课,要按一流的标准建设实验室、图书馆、活动场及劳技教育实施,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及各种科技(学科)竞赛活动,建立表彰制度,促进青少年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各类教育质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