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育龄妇女:负责婚前检查的妇幼保健部门,对婚检的育龄妇女要给予400mg/次补碘;婚姻登记部门要对办理结婚登记的育龄妇女宣传补碘的意义,对切实服过碘油的,方可办理登记手续。
△孕妇:计划生育部门要把好领取生育指标关,做到先服碘油丸,后办理领取生育指标手续。对已孕妇女应当了解其怀孕前6个月内服碘油丸情况,如已服用可不再服;如没有服过,应在妊娠3个月之内服一次200mg;若孕前6个月内没有服用碘油丸,现怀孕又超过3个月,考虑尽量避免刺激婴儿甲状腺,原则上不要再服用。如本人坚持要服用碘油丸,可灵活掌握,但剂量要减至100mg。
△0-2岁儿童:在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时一并安排。剂量为100mg/次;对母乳喂养的,由其母亲代服一次400mg/次。
△要注意禁忌症:凡患有重症心、肝、肺、肾等疾患者及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3.统计工作
(1)建档建卡
区、县和乡、镇、街道应根据不同对象分别对服用者的姓名、补用碘油日期、剂量等内容进行详细登记。市康复办设计并印制了特需人群补碘“登记表”和“计划补碘证”,已发至基层使用。其中“计划补碘证”交个人保管,“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另一份报市康复办。
(2)统计汇总
各区县康复工作办公室,要将此项工作的统计纳入残疾人康复工作年度统计之中,每年1月15日前上报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将特需人群补用碘油统计汇总表和市康复办印制的特需人群补碘“登记表”一并报市康复办。
4.费用承担
补用碘油的药费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凡享受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统筹医疗的,在原经费渠道开支;不享受的,由本人或合作医疗负担;对确有特殊困难的,经当地残疾人康复办批准,可酌情减免。
四、几点要求
1.区县和乡、镇、街道领导要重视特需人群的补用碘油工作。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调查摸清底数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搞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墙报、板报、小册子、宣传资料等宣传媒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多种形式开展碘缺乏危害防治宣传。每年5月“助残日”期间,掀起宣传高潮。也可邀请党政领导同志为特需人群送碘油丸,以形成良好的补碘气氛。
3.加强质量管理。区、县康复工作办公室和承担补碘任务的单位,要严格执行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的《特需人群服用碘油要则》,并对补碘工作进行检查,严格质量控制。
卫生部门要发挥技术监测和专业人员作用,积极开展特需人群服用碘油效果检测工作,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上报检测结果。